上超市買魚,挑三檢四,挑到 Marrajo。回家用西英字典查了一下,什麼?Shark!!!
嗯嗯... 擇日不如撞日,中午就吃在南印旅行時常吃到的鯊魚肉椰汁咖哩吧...
再配上我最愛的印度烤餅,來個大滿貫!
=========
第一次接觸饢 (Naan) 並非在印度,而是在新疆。
八月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奇熱無比,當地民家常邀我們進屋乘涼,端上一大盤新鮮葡萄,配上剛烤好的饢... 這是我對饢的第一印象。
巴札 (市集) 裡也常看到賣饢的小販,直接把麵團壓成扁圓形,貼到圓桶狀烤爐的內側,很像我們胡椒餅的做法。
後來發現,原來印度也有饢,做法大同小異 (也是貼在圓桶狀 Tandoori 烤爐的內側),但可能因為加了奶油和/或優格,吃起來有奶香,也比較鬆軟,不像新疆的饢那麼有嚼勁。
網路上印度烤餅配方五花八門,有的在麵團裡加優格,有的加牛奶,有的用免揉麵團,有的放 Ghee (澄清牛油) 下去煎,有的用烤箱烤。
這些年來試過幾種不同的配方,發現最輕鬆簡單的配方反而最美味,而且,就算計量不是太精準,也絕對不會失敗。
材料 (4 個直徑 20 公分的饢)
麵粉 250 克 (約 2 杯) <-- 中筋高筋皆可,我覺得效果差不多
快發乾酵母 1 小匙 (我用新鮮酵母,約 9 克)
鹽 1 小匙
糖 2 大匙
冷水 150 cc
橄欖油 2 大匙
做法
1) 酵母以水溶解,麵粉和鹽糖拌勻後,加入酵母水和橄欖油,搓揉成團
2) 將麵糰放在工作檯上,用手掌底部推揉,左右交替 (類似畫 X 字),約 3 分鐘,麵糰光滑即可。這時的麵糰有點濕是正常的。
3) 玻璃盆內抹一點橄欖油,放入麵糰,蓋上保鮮膜,放溫暖處發酵至兩倍大 (我放在暖爐旁邊),約一小時。
5) 取出麵糰分割成四等份,分別揉圓,稍微蓋上保鮮膜,開始第二次發酵,約 30 分鐘。
6) 用擀麵棍把麵團稍微桿平,再用手壓或拉成圓形或三角形,視喜好而定。厚度也很隨興,喜歡鬆軟口感的話,桿到 0.5 公分就好,薄脆一點則 0.3 公分
7) 加熱不沾鍋,不需放油,一定要確定鍋子熱了再下鍋,蓋上鍋蓋,以中小火烘到金黃熟透,每面約 5 分鐘。
8) 做好的饢用餐巾 (kitchen towel) 包起來,不但可保溫,還可吸走多餘的水氣,讓饢的表面保持乾爽。
=========
奇妙的是,本來最討厭揉麵團的我,每次做印度烤餅卻總是揉得很開心。
每逢下雪或陰雨綿綿的爛天氣,懶得出門買麵包的時候,「來烤個饢吧」這個念頭就會不由自主地浮現。
就像昨天,明明就跟主菜 (鹹酥雞 ↓) 很不搭,我也堅持要烤個饢來吃 ^^;
陰霾的下雨天,就讓我窩在廚房裡,跟著味覺去旅行吧...
留言列表